我的焦虑与孩子的反思:一次情绪爆发后的反思证券配资网
上个周六,我和孩子的关系变得有些紧张,终于,我没能抑制住内心的焦虑,爆发了一次情绪。高考的阴影仍在萦绕,尤其是在今年高考分数普遍上升的背景下,我的内心产生了不小的波动。再加上孩子现在的成绩并不尽如人意,我不禁感到有些慌乱。于是,我便开始焦虑地想:孩子需要清醒过来,意识到时光流逝得越来越快,必须要学会努力,并且这种努力需要体现在具体的学习时间上,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放松。
我知道,高一高二的时候,孩子可以有些放松和玩乐,但高三的最后一年,时间再也不能被浪费。无论是精力的分散,还是努力的强度,都必须改变,不能再滑入“滑铁卢”式的失败。我的想法无疑是好的,出发点也是为了孩子好,但由于内心的恐惧和焦虑,我的情绪渐渐变得有些浮躁和急躁。
以前,我并不常常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,但这次,我开始悄悄地观察他到底在做些什么。比如他告诉我他在看视频课,可我却发现他正津津有味地刷着视频;他说要开始做作业,但却又陷入了小说的世界;他说马上就投入学习,结果一整个下午过去了,依旧毫无动静。忍耐了很久,我再也控制不住情绪,怒气冲冲地责怪他:“你现在是高三的学生,难道不该有点危机感吗?为什么总是口口声声说要学习,结果什么都没做?以你目前的水平,难道不应该全力以赴吗?”
展开剩余68%孩子气愤地反驳我:“我在学校比别人都用心学习,我把时间挤出来查漏补缺,我也很累,你怎么一点都看不见?我玩是因为我有底气,不是我不努力,你凭什么觉得我没付出?”
听到这些话,我心中的怒火更旺了。孩子似乎认为自己已经付出了所有,却不愿看到周围人的努力。我不禁提高了声调:“你以为你在学校花了那么一点力气就够了?你知道你将来要和全省的学生竞争,不仅仅是班级和学校的成绩!”我的想法是:孩子似乎太过于自满,稍微努力了一些就沾沾自喜,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,甚至觉得自己可以继续放纵。我无法接受这样的态度。
随着争吵的加剧,情绪逐渐失控。孩子的话更是让我感到一股莫名的委屈:“如果我的成绩不好,那都是因为你的焦虑和控制!”这句话让我心如刀绞,双休日孩子几乎没学习,按他看来我所谓的高控制其实不过是正常要求,但为什么我一提到学习,他就开始反感,甚至把责任推给我?我并不想对他过于苛刻,只是期望他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责任,毕竟,高三并非儿戏。
争吵过后,过了半小时,双方情绪渐渐冷静。我决定再一次表明自己的立场:“我并不是指责你今天没学习,而是希望你能意识到,如果每个周末、假期都这么消极度过,那未来的每一天,你怎么能完成你的目标?”孩子也缓缓开口:“我不学习,是因为我认为我已经做得足够好,成绩不差,努力一把就能有所进步。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计划。”
我进一步询问:“你的计划能赶上高三的进度吗?你认为的进步,真能符合现实吗?你有没有验证过你自己的计划是否可行?”我提醒孩子:“你现在的提升计划,可能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目标,但有时候,这种自我认定并不一定符合实际。你认为自己能掌控的一切,可能会在现实中失控。因此,你还是得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,才能确保计划的执行。”
我建议他:“如果你能将周末的玩乐时间适当缩短,把学习时间增加到50%,我就再也不会责怪你。”孩子没有反驳,只是表示他会考虑这些建议,也会认真思考未来的道路。当时,他还对我说:“我只有在自己有驱动力的时候,才会认真努力。如果你总是认为我应该怎样,而不是我自己愿意去做,我会感到很排斥。我不想学习时,你越催促我,反而会让我觉得你在控制我。”
这番话让我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,原来,我的焦虑和过度干预,让孩子产生了反感。其实,他并不反对我关心他的学习,也不排斥我提出建议,他反感的是我直接指责他不努力,甚至一味责骂。这一瞬间,我才明白,自己过于焦虑的情绪,导致了不必要的冲突。接下来,我决定放下控制欲,让孩子自己去规划自己的学习。
周日,我没有再干涉孩子的学习,而是和亲戚家的孩子们一起外出,享受了一段轻松愉快的时光。等孩子返校后,我看到他似乎已经想通了,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努力方向:他开始恢复跑步,制定了新的学习计划,并表示会找回初中时那种全力以赴的状态。
而我也开始放下自己的焦虑,重新审视自己的情绪管理。我计划重新开始跑步,并加强正念思维的训练,通过自我调节来保持平静,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。我明白,稳定自己的情绪,才是支持孩子的最佳方式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万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